什么情况需要保胎
什么情况需要保胎
怀孕以后若是有流产迹象,这是肯定要保胎的,其中包括出血、下腹疼痛、腰酸不适等等现象,如果没有这类症状,但血β-HCG翻倍慢或者孕酮低以及雌激素上升异常都是需要保胎的,除此之外还有以下5类孕妇:
生活节奏较为紧张或压力大者,极易出现子宫收缩的情形;孕妇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或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;孕妇合并子宫畸形(如双角子宫、纵隔子宫)、子宫颈松弛、子宫肌瘤;腹部直接受撞击、创伤等;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、羊水过多或过少、多胎妊娠。
阴道流血需及时保胎治疗
保胎吃什么好
怀孕初期对于每一位怀孕的准妈妈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,因为怀孕初期很容易出现流产的情况,所以很多女性朋友在怀孕初期的时候都吃一些具有保胎的食物,具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。
药物
保胎目前主要的药物有黄体酮胶囊、固肾安胎丸、孕康口服液,保胎最好的方式是要绝对卧床休息,尽量少活动,避免熬夜劳累,胚胎发育也是优胜劣汰,好的种子早晚会发芽,不好的种子保胎也不一定保胎成功,大多可能会保胎失败。
早期怀孕查孕酮值低的情况下,尽量及时的补充孕酮,孕激素低导致先兆流产的情况及时保胎,注意休息还是可以保胎成功的在家卧床休息,口服保胎药物治疗,也可以住院打黄体酮针保胎。
食谱
1、安胎鲫鱼姜仁汤
鲫鱼去鳞、内脏
营养分析:此汤可以安胎、止吐、醒胃。对于妇女妊娠期间呕吐不止、胎动不安,有较好的疗效;同时,又能增加孕妇的食欲。
制作方法:
1、鲫鱼去鳞、内脏,洗净;春砂仁洗净,沥干,研末,放入鱼肚;生姜去皮,洗净,切丝,待用。
2、洗净炖盅,将鱼放入,再放入姜丝,盖上盅盖,隔水炖2小时,加猪油、精盐、味精调味,稍炖片刻,即可食用。
2、清蒸砂仁鲈鱼
鲈鱼250克即可
营养分析:该菜肴具有醒脾开胃,利浊止呕的作用,适用于孕早期孕妇出现的恶心呕吐、不思饮食的情况。
原料:鲈鱼250克,砂仁10克,生姜10克,料酒、精盐、麻油、味精各适量。
做法:
1、将砂仁捣碎,生姜切成细粒同装入鲈鱼腹中,置碗中。
2、加料酒、精盐、麻油、味精和水,置蒸笼内蒸熟。当菜或点心食用,吃肉喝汤。
功效:此食谱具有补中安胎的作用。适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呕逆、胎动不安等症。需要注意的是,味精容易穿透胎盘,影响胎儿正常发育,所以孕期饮食尽量少放味精。
水果
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,易被肠壁吸收,有补脑养血作用,是非常适合孕妇的温和水果。苹果还富含脂质、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,尤其是细纤维含量高,有利于胎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的发育,有助于胎儿后天的记忆力。
樱桃所有水果中,樱桃所含的铁质特别丰富,几乎是苹果、橘子、梨的20倍,若孕妇食欲不佳,更应积极吃樱桃,对胎儿很有帮助,许多孕妇常吃樱桃,生下的宝宝多拥有一张红润的健康面容。
保胎不能吃什么
桂圆会伤胎气
1、人参与桂圆
人参看似是上好的补品,其实并不适合孕妈服用。因为孕妈的身体比较虚,而人参却让人提神醒脑,会很伤身体的,特别是反应严重或者患有高血压的孕妈最好不要食用。而桂圆会伤了胎气,对宝宝不好。
2、烟酒
不想让孩子变得脑残或畸形,就得远离烟酒。
3、腌制食品
虽然口感不错,但是其中所含有的亚硝酸盐可是一大隐患。
4、罐头
里面还有防腐剂,容易让孕妈早产流产,即使宝宝能够保住也很可能是畸形。
5、糖和味精要少吃
孕妈吃糖过多会引发糖尿病,味精吃多了就会影响宝宝对锌的吸收,宝宝可是靠锌来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。
6、辛辣食品
这些刺激食品最好不要食用,本身子宫挤压了肠胃,影响肠胃的运转,再吃上这些食品会加大排便的难度。
7、垃圾食品
特别是通过人工加工过的食物,不要多吃,这些食物或多或少受到了污染,并不适合食用。与之相比,绿色食物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保胎注意事项
孕妇滥用药物会影响胎宝宝
1、一旦确定为怀孕,应该保持心情舒畅,情绪稳定。孕期要谨慎用药,避免与放射线和有毒物质接触,不吸烟喝酒,预防病毒性疾病感染,节制性生活。
2、孕妇饮食应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,维生素、矿物质,应多吃绿叶蔬菜,豆类、鸡蛋、海带、紫菜等含铁较多的食物,要忌偏食,不宜过饥过饱,以保证脾健胃状。
3、孕妇远离汽车多的场所及电池厂、油漆厂附近,以免通过空气,把有毒的铅吸入自己的体内。饮食上不吃含铅的食品.如皮蛋、爆米花及添加各种色素的小食品等。应多吃些含蛋白质、钙、铁、锌的食物,有效地阻止人体肠道对铅的吸收,使血铅水平降低。
4、孕妇卫生要注意,勤洗澡,勤换衣,从五一六个月开始,用肥皂水每日洗澡一次,擦洗乳头,以防止乳头内陷,不然产后喂奶困难。易发生乳头破裂引起乳腺炎。
5、孕妇的衣着要宽大,寒暖适宜,不宜用窄紧袜带及裤带,以免影响血液循环,引起静脉曲张和限制胎儿活动。要适当运动散步,以促进血液循环。
6、围产期是指妊娠第28周到产后七天,加强这段时间的监护保健工作,定期做产前检查,检查胎位、观察胎动,可使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,保证母亲和婴儿的健康,保证胎儿正常分娩,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