卵泡少,卵巢功能差更不能“大力促排出奇迹”
增加药物剂量获得的卵泡质量并不能保证活产,因为这一措施同时也增加了卵巢的负担和内部耗氧,产生了很多氧化应激产物,反而对卵母细胞的生长环境带来不利影响。
首先把结论摆在这里——
越是卵巢功能低下的DOR人群,更不可大力促排卵,就觉得可以把卵子取的越多越好,胚胎数也增加,实际上效果反而不尽人意。
根据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的刘嘉茵主任介绍:
对于严重DOR患者,即使使用大剂量的药物,仍然无法获得足够数量的卵泡。我们开展的回顾性研究显示,卵巢储备正常的育龄女性,平均5~6个卵泡可以获得一次活产,而DOR女性可能需要8~10个甚至更多卵泡才能形成一次活产。并且,我们还发现,增加药物剂量获得的卵泡质量并不能保证活产,因为这一措施同时也增加了卵巢的负担和内部耗氧,产生了很多氧化应激产物,反而对卵母细胞的生长环境带来不利影响。那么应该怎么做呢?可以尝试使用低剂量药物进行卵母细胞募集,旨在减少卵巢负担和耗氧,通过微刺激获得更高质量的卵母细胞,实际上用微刺激方案,在经过多次大剂量药物刺激促排卵后仍未成功受孕的高龄DOR人群(平均年龄38~39岁)反而获得了稳定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。总之,现有的几个质量较高的临床研究都表明,对卵巢功能较差的患者,促排卵刺激更大的情况下,获卵数、胚胎数都会有明显增加——但这些似乎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“质量优良”的胚胎数、囊胚数没有明显的增多,而最终的结局——活产率(下图中的蓝条)也并没有增加。Leijdekkers, Jori A., et al. Human Reproduction (2019)
对于预后较差的人群(年龄大、卵巢功能不良),最佳获卵是1个、3个、还是5个,就更没有定论了。目前我们只能说,用药量不宜过大。同时,如果获卵数较少,不必觉得丧气,得到“有用的”卵子才是更高的要求。